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节选)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相关资料图)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一、写作背景
1、研究政治经济学,解剖市民社会。
(1)马克思开始从事理论研究和社会活动时,信奉的是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和政治著作,重新审视了黑格尔的法哲学,在此基础上,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迈出了走向唯物主义的第一步。
(2)1859 年,马克思在回顾自己思想发展的过程时指出正是通过这种批判,开始认识到“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 18 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3)正是对解剖市民社会的需要,成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并促使其从所谓“副本” (宗教、哲学、政治)的批判进到“原本”(经济) 的批判。
2、探讨“人的解放”,揭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贯穿于马克思理论研究中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
(1)马克思在与卢格合作创办《德法年鉴》刊物时就开始明确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并把“人的解放”作为其最终的目标。
(2)“政治解放”
优点:在马克思看来“政治解放”实现了政治国家与宗教的分离,使人们获得了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废除了等级制,规定了公民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平等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缺点:这种政治解放依然是有限的、不彻底的解放,因为它没有触动私有制这一基础,其所实现的平等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而非实质上的平等,所实现的解放也只能是有产者的解放而非全人类的解放。
总结:只有从政治解放进展到人的解放,才能使人从旧社会的全部奴役中彻底解放出来。而要实现人的解放,关键是实现劳动解放。因此,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和私有财产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便成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 的重要主题。
(3)在《手稿》 中,马克思力图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阐明工人阶级解放的可能性和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卫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